就是这两天,我的朋友圈已经被花样繁多的“伟大”填满,随便点开一页,就总能看到一句“她给我们(苏州、中国)找回了一些颜面”……首先,什么是颜面?在一个连一条狗都不愿意轻易被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,还有人动不动就将自己归类为“我们”,这实在是太一厢情愿了。说起来我并不介意有的人喜欢被别人代表,但我很介意这些人被别人代表了以后还要做出一脸欣慰的表情,虽然这种欣慰和他没一点关系。一个女人为了保护一车孩子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,引发了全网的热议,而这热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前几乎所有的热点,看起来仅次于热了两个月的八孩疯母。正方说,“她给‘我们’赚了一丝颜面”;反方说,“她保护日本人,是汉奸”。搞笑的是,两方的人却都不约而同地将自己归类为某一个群体,完全忘记了自己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路人甲。从这一点上来说,不管是自诩“清醒”的,还是牢记“仇恨”的,他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——全都是浸润在骨子里的集体主义精神,到死也改不了的喜欢代表别人、也醉心于被别人代表。其实,你们的“颜面”也好,“仇恨”也罢,都和人家胡女士没有半点的关系,因为在她的眼里,只有那一车年幼弱小的生命。从一些显而易见的迹象来看,最初的时候,显然没打算把她当做一个全民偶像来报道宣传。否则的话,如何解释为什么直到最后、直到其去世的消息问世,这才公开她的名字;如何解释为什么现在我们都只知道犯罪嫌疑人叫“周某某”,而不公开他的名字。我猜,他们即便不敢将这个凶犯树立为“英雄”,也未必不想冷处理、保护下来。谁知,日本大使馆的一番神操作,立马就从最大程度上唤醒了很大一部分人的“人性”:首先,发起为胡友平的捐款,这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东大人:对待恩人,应该这么做。其次,声明特别强调“相信”胡女士的勇气与善良“也代表了广大中国民众”……这一手,实则就是将一些并不十分坚定的仇恨派努力地往人路上拉——拜托你们,做个人吧。然后,降半旗致哀。这一举动,诠释的词叫做“平等”:在一个文明的世界里,降半旗从来就不是高官显贵政要达人的专利,而是看一个人的贡献大小。哪怕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,也一样可以享有这种最隆重的敬意。如此一来,抗日的剧本不好演了,总得转移一下视线吧?于是,老胡率先出击:挡住尖刀的她是……人民善良、正义的缩影。当然,对于绝大多数拿着智能手机上着互联网,逻辑水平却仅限于猫吃鱼狗吃屎、见识又仅止于乡镇最大的那个超市的网民来说,一听说能和“善良正义”坐一桌,立马就高兴得跟老处女出嫁一样的兴奋,自以为自己就真成了“善良正义”的同胞兄弟了。
……
大家都是连新农合可能都交不起的贫困户,就别扯什么家国情怀了,好吗?就算你觉得自己功比张之洞,想说一句“我大清”,不也一样得看醇亲王载沣的脸吗?一个动不动就要“收留乌克兰美女”、看见骑熊的老头就要坐地排卵、为各种自杀式恐怖袭击喝彩叫好的族群,还有什么“声誉”可言?大家以人为本不行吗?胡女士挽救的不是你们,是校车上的孩子!至少在日本人看来,没有任何东西比这些孩子更重要。为了这些,他们可以无视评论区里的喊打喊杀,相信“胡女士代表了广大民众”,捏着鼻子将大多数人算作“好人”。其实,一些网民的看法普遍太不符合逻辑,原本不值一提。在我看来,真正应该研究的是心理学——是什么样的自信,让他们以为那降下的半旗,是降给自己群体的?还有一个人大半夜给我叽叽咕咕地发了几十条消息,非要让我也“纪念一下胡女士”,因为她“挽救了我的形象”。我说我眼病,不方便长时间盯着电脑。他说,“你可以使用语音输入,也可以找人帮你打字”……可这位朋友大概从来都没想过:我的形象其实挺好的,压根不需要别人来“挽救”。即便没有胡女士,将“善良勇敢正义”这些词用到我身上其实也不算委屈;即便是有胡女士上善之举,我将来若有幸坐上外出旅游的飞机,可能也一样要和非洲以及绿绿走一个通道,让人将全身上下翻个底朝天。不得不说,现在的人太缺少边界感了。你自己的形象,自己去争取不行吗?干嘛非要去纠结于一个“集体形象”不可?“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……”,如果你认识不清这句话,那你永远都不可能领略现代文明。请一定要记住,胡女士的义举,不代表、更不是为了任何人,其最大的功德,就是救了一车孩子。请一定要记住,“形象、颜面”这个东西从来就是加减法。十字坡出一个大善人,也改变不了孙二娘卖人肉的形象;雷音寺出一个阿傩和伽叶向唐僧师徒索取“人事”,也不影响佛徒们对西天佛国的向往。至于说“阻止日企撤离”?那只是意淫罢了。一个地方是否还有长期投资的价值,从来不在于这个地方的人会不会见义勇为,而在于这个地方是不是有仇恨心理,会不会见财起意。试举一例:夜总会也未必没有贞洁烈女,但真正的良家妇女会去夜总会上班坐台当贞洁烈女吗?所以,撤资可能是一定的了,哪怕你觉得胡女士挽回了多少“声誉”。
因为一个地方是否适合投资经商,要看其道德的下限以及法律执行力,而不是道德的上限。
特别声明:在接受通观社™服务之前,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——凡注明来源通观社的作品,版权归通观社™所有;凡注明来源非通观社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网站,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作品中全部文字、图片和视频等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,通观社™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,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于30日内与我们联系。
⿻ 法西斯是如何推行“仇恨教育”的 >>